Wolfgang Tillmans:我们究竟有多充分的准备,去理解这个万般变化的世界?



2025年6月13日至9月22日,沃尔夫冈·提尔曼斯(Wolfgang Tillmans)在巴黎蓬皮杜中心(Centre Pompidou)二层公共图书馆举办了个展《我们对此毫无准备—我们对此万般准备》(Rien ne nous y préparait – Tout nous y préparait)。



作为首位以摄影师身份获得透纳奖的艺术家,鲜少有人像沃尔夫冈·提尔曼斯般对当代艺术面貌的影响如此之深。



在其近四十年的职业生涯里,他的创作始终扎根于来自周遭世界切身的经验与感知,既个人又深具公共性:从早期对身份与社群的关注,到近年来对天文、出版、政治议题与摄影物质性的探索与讨论,他不断地拓展着摄影与当代艺术的边界,透过细腻、深刻的视角敏锐地唤起地方性与全球视野之间的共通经验,并以此不断重新定义摄影这一媒介。



此次展览的特别之处在于,它并未置于典型的白立方美术馆空间,而是落地于蓬皮杜公共信息图书馆。这个约600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,不再只是知识的存放之所。



原有的绿、灰与紫红色地毯,书架与电脑桌,被纳入展览的一部分。日常环境与有边或无边的装裱图像、纸本、影像、声音相互交织,构成了展览现场如同万花筒般的视觉语境,这也正是提尔曼斯一贯以来连结不同事物的独特方式。既是对提尔曼斯近四十年创作生涯的回顾,也是对这座图书馆空间即将短暂落幕的回应。




展览的铺陈与布局延续了提尔曼斯一贯的非线性排布。作品大小不一,散落在墙面、展柜与书桌之上,它们被看似随意地张贴、摆放、悬挂在展览空间里,却像是黑夜里由无数颗星星所构成的星系,等待着观众在各自的想像、记忆中被连结、辨认。


在提尔曼斯的实践中,你可以看到一位追求模糊、诗意瞬间的艺术家,如何通过对作品与展览现场的精心编排赋予作品深邃而暧昧的意义。



他浑然一体地结合着不同的主题、形式与意象:肖像、无相机摄影、日常的微小片段与巨幅风景并置,恋人的亲密瞬间、纸张的褶皱、海浪的翻涌、圆缺的月相、近乎抽象的风景,这些独特画面所构筑的宇宙,如同星座般散落却又在无形中彼此牵引。


提尔曼斯的影像并非仅仅沉溺于视觉美学的微妙,而是借由对日常瞬间的细微捕捉,以一种柔软而坚韧的方式,对抗着当下世界的复杂性和单一化,成为另一种审视现实的力量。







那些看似随手捕捉、寻常不经意的照片,在细致的调度与观照之下显露出微妙的张力。唯有经由精准的凝视与敏锐的刻画,才能抓住最细微的感受,从而体察事物内部一切丰饶而多义的诗意。



提尔曼斯对公共图书馆的临时改造,不仅是对蓬皮杜中心的告别,也直指我们存在的基本现实:这个开阔世界如何被组织、空间如何被共享、个体如何在其中安放自身。



正如展览标题《我们对此毫无准备—我们对此万般准备》所示,这一标题本身便是双向的悖论。对此提尔曼斯并未给出具体的答案,而是抛出一个开放的提问:在这个历史性快速变化的时代,我们究竟有多充分的准备,去理解这个万般变化的世界?

图片来自网络与艺术家Wolfgang Tillmans©️